让“纯正家风”涵养成为一种常态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陈谊军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3日 16:04 打印

  近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中组部、国家监委、教育部、全国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和领导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近年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上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进行的有效实践,更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清新风气。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家风建设不是“家庭私事”,不是“个人小事”,而是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卡口”。“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形成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家风建设尤其重要,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纯正家风”涵养,让“纯正家风”助力作风建设见实效。


  涵养“纯正家风”,为党员干部严把最薄弱“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曝光的典型腐败案例中,不乏家风不正引发的案例,也不乏家族式的腐败。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案等,案情触目惊心,教训发人深省。在腐败诱因中,亲情、朋友情、战友情、同窗情等占据一定比例,如果稍微把持不住,就会被“亲情”“友情”等突破“防线”,被腐败的“毒菌”找到攻击的“感染口”。俗话说:“一人不廉,全家不圆。”比对受查办的家风不正、家族式腐败等案例,由此可见涵养“纯正家风”的深远意义,这是面对廉政风险点作出的最有力的正向防御“工事”,越是筑得牢固,这个最薄弱的“缺口”越是打不开,党员干部越是能够“行稳致远”。


  涵养“纯正家风”,为党员干部精神世界作“储备”。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明白,“纯正家风”既是一种长期而严格的道德修为,更是一种使自己长远受益的官德修炼。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最需要的是“钙”,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就是精神之“钙”。要让理想信念固若金汤,坚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发扬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个方面就是坚持抓早抓小,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良好家风做起。涵养“纯正家风”看似是“家事”和“小事”,实际是关系党风政风社风的“大事”。在“家风”等细微处培育新风,先做好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再做一个干干净净用权的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正确面对得失,公平公正对待权力,始终做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一个共产党员精神世界有了这样充足的精神“储备”,有了这些精神能量,才能够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涵养“纯正家风”,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彰“正气”。有什么样的风气,就有什么样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榜样能够影响人感召人,而腐败者和作风不正者则会扰坏发展环境,带坏一方政治生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讲正气、彰正气,正气进家庭,则是家庭之福祉。千万个家庭讲正气、彰正气,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大有发展希望。从每一个家庭入手,从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入手,更多的党员干部家庭自觉传承良好家风,不断闪耀“纯正家风”的光芒,就更能够让廉洁从政的意识深入人心,让清风正气成风化雨充盈人间,让清朗党风政风社风汇成推动发展的磅礴之力,奉致我们身边的海晏河清和头顶的朗朗乾坤。


  纯正家风,正己修身,这是党员干部一辈子的“必修课”。让“纯正家风”涵养成为一种常态,让优秀成为党员干部的“代名词”。家风连着作风,作风诠释党风,坚持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让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风气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引领社会新风尚,凝聚更强发展力量,更加自信与豪迈地奋勇前行,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桂平市纪委监委)

编辑:劳宛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