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开展“大排查” 监督护航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南宁市纪委监委在市直各企业开展“监督护航促发展”专项活动,在市直国有企业中进行了廉政风险隐患“大排查”,全面细致地排查了资产分布、廉政风险、问题整改、问题线索、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情况。
排查“家底”,明确监督重点
针对国有参股企业国有资产容易流失的困局,打破以往只关注国有全资公司的监督局限,南宁市纪委监委展开国有资产“大排查”,将用市直企业国有资产投资的全部国有资本纳入该次“大排查”中,督促市直企业算清“家产”。
“在‘大排查’前,我们企业可以说没有全面地梳理过国有资产投资的情况,国有资产分布在哪里、现在盈利情况是怎么样、有没有国有资产流失我们心里是没底的。通过这次‘大排查’,彻底摸清了我们的‘盲区’,让我们的监督有的放矢。”南宁城投集团纪委书记苏炜说。
该次“大排查”累计排查用国有资产投资的企业357家,其中国有独资或国有全资企业215家、国有控股企业68家、国有参股企业74家,涉及国有资产共2187余亿元。
排查风险,促进廉政防控
对市直各企业及所属企业的廉政风险分重点廉政风险和岗位廉政风险两个层次进行了系统地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的排查让市直企业及所属企业廉政风险“360度无死角”,而重点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了“精”,让市直企业的监督有重点、有统筹。
市直各企业共排查重点廉政风险点475个,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8768个,梳理相关防范措施12190项。
排查问题,推动整改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发现问题与推动整改并重。结合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内外部审计、内外部监督检查等方式发现问题,要求市直各企业列出问题清单,列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责任领导、责任人等,逐项过筛、逐项整改、逐项销号。
“大排查”期间,共过筛2007个问题,其中巡视巡察发现问题170个、审计发现问题702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1135个。对未按要求整改问题165个进行了督促整改,用整改确保“大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排查线索,规范监督执纪
问题线索的办理是监督的方式之一,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监督的成效,也影响群众对市直企业纪委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对市直各企业2016年以来收到的问题线索进行了大起底,对办理情况进行了严格的检查,严格要求市直企业各纪委对标市纪委监委机关办理问题线索的标准,对存在草率了结、偏轻偏软等问题的线索按下“重启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该排查共排查问题线索308件,其中立案件32件,了结件266件。
排查制度,督促提升效能
为解决市直企业及所属企业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大排查”督促市直各企业党委组织精干力量对市直企业及全资、控股所属公司的制度进行了全面排查。由市国资委党委牵头对市级层面的国有企业管理监督制度进行了梳理完善,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建立完善新制度。市直各企业根据市国资委修订的制度和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本企业的规章制度。
该排查共排查制度4937个,排查期间修订完善制度1694个,为市直企业扎紧了制度笼子,夯实了“不能腐”的基础。(南宁市纪委监委 董娜)
编辑:梁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