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纪委监察局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种了几亩柑子和葡萄,刚刚贷款了两万元,争取明年挂果还点贷款,早日实现脱贫!”兴安县湘漓镇双河村委碑底村贫困户谭能祝对来走访的市纪委监察局帮扶队员说。今年以来,桂林市纪委监察局把保障扶贫联系点兴安县湘漓镇双河村的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以“绣花功夫”抓实抓细精准扶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提供坚强保障。
双河村是一个有着18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的贫困村,在1280户、近5000人的总人口中,共有79户贫困户,贫困人口超过300人。在双河村,村民只能通过一条砂石路进出与外界联系。由于道路年久失修,村民们迫切期待政府能帮他们修一条新路。
在后盾单位桂林市纪委监察局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大力宣传下,双河村有一些村民主动返乡创业,寻找脱贫的路子,有的养殖鸡鸭,有的则是从事食品加工。“创业肯定少不了货物的运输,但之前村里的路很破,常常有村民向我诉苦。”市纪委驻村第一书记张思平说。枧底村村民蒋桂平就饱受其苦。2015年,他在自家的院子里盖起了一座红薯干、豆腐乳、油茶炒米加工厂,“以前的时候,我想从县城拉一车红薯回来都费劲,路不好走不说,还绕得远,我都开始考虑要不要把加工厂搬到别的地方。”
2016年初,桂林市纪委监察局协调有关部门投入资金242万元完成了原农艺场机耕路硬化。当年8月底就已竣工通车,一条宽6.5米、长2.52公里的水泥路蜿蜒在村间。“现在我们骑电动车到县城只要20分钟。交通方便了,返乡的人也越来越多。比如说,大概在2014年、2015年,我们一个班只有24个学生,现在一个班有40多个人了。我的学生中,父母外出打工后来又回来创业的就有好几个。”双河小学的蒋冬方老师说。“最近我把我儿子也叫回来,和我一起做食品加工。村里条件好了,对我们运货也更有利,还能照顾我80多岁的老母亲。”蒋桂平笑呵呵地说。
桂林市纪委监察局有关领导表示,双河村委下步脱贫工作要认真谋划,早安排早部署,争取早日完成脱贫摘帽工作:要统筹制定脱贫计划,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当调整脱贫户数;在实施政策脱贫、产业脱贫、政策+产业脱贫等方式上,要充分考虑现实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脱贫方式;做细工作,转变观念,后盾单位要多支持多想办法支持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转变观念是关键,只有克服“等靠要”思想,才能切实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刘梦云